
第二届沙龙嘉年华——AI如何改变我的生活?
今年是纽约文化沙龙的本命年。2013年的独立日,十几个素不相识的人坐在Jersey City的一个客厅里,听一个初到纽约的上班族滔滔不绝地从科学、宗教、文化、哲学等角度探讨“时间”这个概念。彼时恐怕没有人会想到,这个看似随心而发的活动,竟然会延续十几年。它在喧闹繁华的城市里或许没有留下什么深刻的烙印,在过往匆匆的纽约客中也只是茶余饭后的某次消遣。但我们相信它给每一位有交集的朋友心中激荡出了涟漪,暂时跳脱出了自己循规蹈矩的生活轨迹,看到了不曾想象的风景。
去年夏天,沙龙迎来了11岁生日,和第200期活动。为了庆祝这段精彩的旅途,我们举办了第一届“沙龙嘉年华”,重启了第一期活动的主题——16位主讲人从16个角度探讨“时间”概念。你可以在这里重温去年的精彩内容:https://www.nyshalong.com/archive/200
我们决定将沙龙嘉年华办成传统活动。每年夏天,我们将确定一个主题,邀请各个领域的朋友,带来自己的独特视角,用五分钟阐释这个概念。我们可以自信地宣称,沙龙在过去十二年建立的跨学科和多元化的口碑,所吸引的主讲人和参与者背景之广博,一定可以从某个概念出发,以你不曾想到的角度揭开新世界的面纱。
和去年一样,我们采用开放麦的形式。我们将召集10~20位主讲人,每人用5分钟时间来介绍一个概念、理论、观念、方法、流派、事件……我们希望你从一个或许宏大或许微不足道的点切入,以一种未曾想过的视角打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。当大家随着你往下深究,就会发现它们可以牵连出如此奇妙而深刻的世界滤镜。你是一个导游,带领我们走入一段尚在探索中的小径,叙述一个尚未成为陈词滥调的故事。
今年的主题是:“AI如何改变我的生活?”
2022年底,ChatGPT横空出世,让人类看到了通用人工智能的曙光。在过去的两年多里,每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不同程度受到了AI的影响。它或许是你的情感咨询师、日常百事通、生产力导师、艺术灵感来源,它或许帮你挖到了第一桶金,或许改变了你获取信息甚至认识世界的方式,或许让你重新思考人的意义和机器的边界,或许带来了被主流声音淹没的负面影响……我们希望你从自己的切身经历分享AI对你的改变。它可以是积极正面的,也可以是消极负面的;它可以是一次实际使用的案例和方法,也可以是形而上的思辨,甚至是一件作品。我们不是一次技术峰会,我们欢迎一切关于AI的个人视角。
在开放麦结束之后,剧院大厅的公共空间将提供轻食、零食、饮料。欢迎你和主讲人以及参与者们畅谈你的感受和领会。同时,我们还将邀请纽约的华人组织、社团、机构、艺术家、作家……来展示他们的社群风采和作品。这不仅是纽约文化沙龙的嘉年华,更是诸多纽约华人社区的聚会,共同庆祝我们在华人社群做出的贡献和取得的成果。
【主讲人】
我们从众多报名者中精选了17个话题,涵盖了法律、哲学、艺术、科技、教育、残障倡导、音乐、媒体与建筑等多元领域。在这里,你将听到拥抱AI以跨越专业壁垒的赋能故事,也将面对AI带来职业冲击的警醒与反思;你将看到来自一线从业者的内部洞察,也将体会普通人与AI相处的幽默、荒诞与温情。
这不仅是一场观点的碰撞,更是一系列鲜活个人故事的分享。从新手律师借助AI顺利通过纽约州司法考试,到聋人教育者为残障学生打开新的沟通可能;从艺术家让AI为自己算命而反思“人的尺度”,到工程师为AI教育投入不菲却前路未卜的真实挣扎;从音乐制作人与AI的爱恨情仇,到心理咨询师被AI彻底打乱的职业规划。这些分享充满了坦诚的脆弱、意外的惊喜和深刻的情感共鸣。
我们还将一同探索那些被主流讨论所忽略的角落:当AI不再替父权说话,一个属于女性的人工智能会是什么样?当幽默可以被算法解构,喜剧的灵魂还剩下什么?当AI可以克隆一个“我”,生物智能的意义又在哪里?我们是否只是在用更先进的工具,重复着向“上帝”寻求标准答案的老路?
从具体的创作工具到形而上的终极追问,从生动的作品展示到深刻的个人独白,这17个视角将共同描绘一幅关于“AI如何改变我们生活”的、无比真实、多元且动人的时代画卷。
【参展组织】
我们今年还邀请到14个纽约华人组织和艺术家朋友在公共空间展示他们的工作和作品:
百花播客(疲惫娇娃 x 美轮美换)、Quadrant International Art Association、纽约河岸心理咨询、拉疯喜剧、725沙龙、706、废女、热风、重音姐妹、Pioneering Minds AI、亚洲彩虹合唱团、Datum J Design、CaringKind 阿兹海默症关爱服务、宋黛霆(音乐作品)、李茜(个人成长)。
【时间安排】
3:00 - 3:30 PM 入场
3:30 - 5:00 PM 主题演讲
5:00 - 6:30 PM 自由活动
海报设计:邹笔润